#汉朝#

永平十七年(74年)正月,才过完新年,汉明帝刘庄像往常一样,着令大臣准备拜谒原陵事宜。

原陵是东汉王朝的第一座帝王陵墓,里边躺着的,正是汉明帝的父亲汉光武帝刘秀和母亲阴丽华。

出发谒陵的前夜,汉明帝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又变回了当年承欢父母膝下的少年皇子。他们一家三口有说有笑,父母恩爱,一如当初。似乎除了自己令人疑惑的容颜外,其他都跟真的一样。梦境的恬美,让他不觉侧了侧身,打算换个姿势继续美梦。谁知,下一秒,美梦就化为了泡影。

汉明帝清醒之后,久久不能释怀。

这一年,失去天伦之乐的汉明帝已经47岁了。距离他敬爱的母后阴丽华去世,也已十年之久。

▲汉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图源:影视剧截图

在次日完成程序化的谒陵仪式后,汉明帝特地来到母后阴丽华的寝庙中,睹物思人。

由于情绪压抑许久,在见到母后的旧物时,他瞬间泪如雨下,感动了随行众人。

然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汉明帝的寂寞与孤独,是他一辈子都无法逃脱的牢笼。

01

人们常言“爱屋及乌”,汉明帝刘庄从普通皇子到皇太子再到君临天下,大抵和他母亲有直接的关系。

他的母亲阴丽华是汉光武帝刘秀早年的发妻。刘秀成名前,曾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作为人生的终极奋斗目标。而后通过收取关东、平复陇西,刘秀一一实现了少年时的理想,唯独在皇后的人选上,未能如愿。

在其崛起的旅程中,河北豪族郭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致使刘秀在建立东汉帝国之后不得不考虑河北集团的影响力。

最终,权衡再三,刘秀只能将郭氏的女儿郭圣通立为皇后,并立他们的长子刘彊(彊通强)为太子,而阴丽华所生皇子刘阳(为太子后改名刘庄)则屈尊为东海公。

▲东汉第一位太子、东海恭王刘彊。图源:影视剧截图

尽管过程曲折,并夹杂着光武帝的无奈,但皇子刘阳却从未让父亲有所失望。史载,刘阳生性仁义谦卑,“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刘阳的争气,不禁令他们母子在光武帝心中增添了不少分量。

时值东汉初立,光武帝政务繁忙。为了让爱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刘阳经常被父亲叫到跟前,学习理政。

一次,刘秀在听取各州郡官吏汇报当地农田垦殖状况时,偶然发现陈留郡递上的公文背后,夹着一封密信,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一看,此中定有猫腻,便找来当地官员细问。

陈留郡官员也不傻,见状,赶紧搪塞:“这是在进京路上捡到的一张传单,里边的内容不可信,望陛下明察。”

刘秀当然清楚他们故意胡说八道,但眼下也没有证据证明这封信与陈留郡度田公文背后的联系。

正欲作罢之际,在他身旁的刘阳突然插了句嘴:“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刘阳的意思是,陈留郡吏员之所以必须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皆因他们这份工作“吃力不讨好”。无论河南还是南阳,住的要么是曾为帝国缔造添砖加瓦的功臣,要么就是和天子沾亲带故的权贵。遇上这样的郡县,田地住宅超标那是常事,但官员们也只能自认倒霉,哪个敢管?

刘阳的一番解读,令刘秀刮目相看。要知道,那一年刘阳年仅12岁。

此时,郭圣通在正位中宫之后,始终对阴丽华心存芥蒂,也十分不满意刘秀倾心于其他女子。故而,当刘秀真正坐稳天下之后,帝后之间的矛盾,不由分说地爆发了。

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亲自颁诏,废黜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在废后的诏书中,刘秀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

不管郭圣通是否真有如上的种种恶行,从刘秀将她比作先朝的吕后、霍成君,就足以看出其废后之心的决绝。

看到母亲无情地被父亲抛弃,身为太子的刘彊知道自己将无缘帝位。与其占着“茅坑”,不如退位让贤。

于是,便有了太子“引愆退身”,皇子刘阳升级为太子刘庄的命运转变。而这起宗室之变,也间接导致了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变得内心极度多疑。

02

时间来到了永平十三年(70年),汉明帝已然在权力过渡中,坐稳了江山。

但“帝性褊察”的他,却始终改不掉暴躁的脾气。与汉光武帝友善臣下不同,汉明帝不仅亲自下场责打大臣,更令从前的勋臣贵戚互相监督,互相举报。

总之,对待百官,他就一条原则:给朕吵,不能停!

或许是始终记得兄长刘彊被废时,父皇曾评价其“废不以过”,刘庄登基之后,不安全感与日俱增。

为维护皇权,他特地在各地安插自己的眼线,时刻监视朝臣们的一举一动,像极了后世的“和尚皇帝”朱元璋。

▲汉明帝刘庄。图源:网络

不过,他一心为大哥、前太子刘彊安排的这套“24小时无死角安保监视系统”,对方却无福消受。在汉明帝登基次年,刘彊便在封国东海溘然长逝。但任谁也想不到,时隔十余年后,汉明帝精心打造的这套系统,还是发挥作用了。

永平十三年,这一年,汉明帝接到线报,他的弟弟楚王刘英疑似在封地造反了!

给他爆料的,是他安插在楚地的“帝国007”燕广。据燕广报告,日前,楚王曾在封地内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制作图符,图谋不轨。

所谓“图符”,即指地图与兵符。有了这两样,甭管对方是否真心谋反,至少拥兵自重是跑不掉了。

汉明帝听完消息后,神情异常紧张。

曾几何时,这位楚王刘英与汉明帝之间也算是兄弟情深。

刘秀一共有11个儿子。除废后郭圣通与阴丽华每人各给光武帝产出五位皇子外,刘秀曾临幸过的许美人,也诞下一子,这就是楚王刘英。正因为刘英并非郭、阴两后所生,所以在光武帝诸子中地位不高。但自小性格孝顺平和的刘庄,却十分关照这个弟弟。

他们的父皇刚驾崩,刘庄就加恩赏给许美人楚地王太后的封号,允其在儿子刘英的封地内安享晚年。

而刘英到了封地后,很长时间也都效仿前朝研习“黄老之术”,不问世事,祈求长生。

若按这种情形发展下去,两兄弟之间多半也走不到撕破脸皮的一步。

自从汉明帝梦遇“小金人”,引佛教经典筑造白马寺以来,远在楚地的刘英又开始信奉佛教。在封国内,楚王刘英既尊老子,又崇浮屠。更令人狐疑的是,朝廷为防匈奴犯境设立“度辽营”时,他居然主动交出数十匹的上等丝绸,顺带上表谢罪,称自己生在藩国,罪孽深重,愿“奉送缣帛,以赎愆罪”。

若以一个佛教徒的身份论楚王之行,“业障”一词或可解释他无故自首的行径。然而,站在一个维护皇权的角度上,楚王的怪异行为,恰恰印证了他那“莫须有”的造反罪名。

▲洛阳白马寺。图源:图虫创意

很快,不由弟弟分说的汉明帝处置了楚王刘英,并因此大兴“楚王之狱”。

史载,因楚狱,“坐死徙者以千数”,受株连下狱者更是高达万人。震怒的汉明帝甚至严令,所有因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家人一律不准替其收尸,违者以同党论处。

一时之间,因楚王谋反受牵连的重臣贵戚数不胜数。可汉明帝在如何对待“罪魁祸首”刘英的问题上,态度却突然来了个180°大转弯。念及所谓的“亲亲之情”,汉明帝仅将刘英废黜王位,迁居丹阳(今安徽宣城),而且祸不及亲人,许美人的楚地太后之位,一直坐到其去世。

不过,刘英在徙居丹阳后不久便郁闷自杀了。

03

尽管汉明帝在对付群臣时多少有些严苛,但在天下苍生这个问题上,他的头脑却时刻清醒。

就在弟弟刘英自杀后不久,汉明帝时代最大的黄河水利复建工程,胜利竣工了!

作为中原文明的发源地,黄河的水文往往与一个王朝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可偏偏这条“母亲河”,流经之地泥沙淤积严重,她的脾气倒和褊察的汉明帝有几分相似。只要一个“不顺心”,就自发变更预定轨道。每一次决口,都给下游百姓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帝制时代的君主们通常不敢轻易改变黄河的流向。而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却始终将黄河的清浊与对君主的评价结合在一起。

为了博取民心,汉光武帝刘秀就曾冒险下令给黄河“做手术”。只不过,当时东汉初立,百废待兴,修黄河之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这导致汉光武帝执政后期,黄河多次夺淮入海,下游多地出现洪水泛滥,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

面对修缮黄河的利弊,汉明帝刘庄乾纲独断,着即征调数十万民夫,让他们跟随河堤谒者王吴、王景等前往治河。他慧眼识珠,自从任命水利专家王景领导黄河防洪前线指挥部后,下游百姓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由于黄河流势经常变化,为保障下游百姓用水安全,王景在视察完黄河下游大体状况后,随即安排民夫疏通河床,并重新设计黄河河道的行洪路线,增加河床水位坡度,使黄河在流动时裹挟泥沙的能力大幅增强。

同时,王景还命人在河南荥阳至黄河入海口之间近千里的江防线上修筑堤坝。在这段千里堤坝上,他每隔十里便设计一个泄洪闸口。为保障每一次放水都能顺利进行,在河堤完工之日,王景首创的“河长”问责制度即时生效。通过“一官负一闸”的形式,王景让黄河沿岸新修筑的堤坝时刻处于泄水状态。如此,黄河下游的防洪压力,很快得到缓解。

王景设置的这套黄河防治系统,在当时称得上是相当先进。

堤坝建成之日,王景无私地将自己的治河所得,如土石填埋决口法等等,全部教给当地百姓。

黄河水患自此骤然减少。即便之后在汉桓帝年间(146-168年)及晋武帝时代(266-290年)曾有过局部性的决溢,但总体来说,王景治河惠及沿岸百姓逾800年。

经过这次黄河治理,汉明帝很快收获了东汉建朝以来最大的一波人口福利。

统计显示,汉光武帝执政末期,天下总户数约为428万户,人口总数在2100万上下。而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也就是治河成功后的第五年,全国已有586万户,人口也超过了3000万。

04

汉明帝并不满足于此。在帝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的背景下,他对自己和宗室的要求,更严了。

正如汉光武帝刘秀在遗诏上称自己“无益百姓”要求薄葬一样,汉明帝对帝王的丧葬之法保持着“萧规曹随”的态度。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他干脆要求有司“令流水而已,无得起坟;万年之后,扫地而祭”。

为了达到孟子所说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境界,他直接让他的皇子们给天下百姓“让路”。

按照汉朝的宗法制度,除一子继嗣皇帝外,余子皆封王给予一个郡的封地。

在东汉前期,汉光武帝通常会将皇子们分封到徐州、冀州、兖州等相对经济富庶之地。而且,为了保障孩子们在封地内衣食无忧,如被废了太子之位的东海恭王刘彊,除享有本郡食邑外,还兼领了当时富庶的鲁郡,并以鲁为国都,住进了那里遗留下来的西汉鲁王宫。

而到了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该给他膝下成年的皇子分封驻地时,他却说,我膝下的这群不肖子哪个够资格跟朕的那群兄弟相比。我的兄弟们既然从父皇那得到的封地是一个郡,那我刘庄在此表态,就给我的这群熊孩子每人半个郡的封地作为封国,剩下的仍归中央统一派员打理,还地百姓!

与薄葬类似,汉明帝的这项政令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实施起来颇有难度。

不过,也正因他自己以身作则,才使得他开启的“明章之治”中,出现了一大批廉洁奉公的官吏,从而间接促成了汉和帝“永元之隆”的到来。

由于汉明帝始终坚持“尊奉建武旧制,无敢违者”,因此,在民生政策上也时不时照搬汉光武帝时代的优良政策,并将其发扬光大。

当时,东汉承西汉制,在民间实行“平徭减赋”的假民公田政策。所谓“假民公田”就是将国有的山林湖泽、储藏耕地以及种子工具等发放给无地贫民,鼓励耕作,并承诺短期内不对其征收赋税,以此来保障贫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在维持此项政策的基础上,永平十三年(70年),汉明帝特地下诏:“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黄河边上那些耕力不怎么好的田地,分给无地贫民,让他们在王景等人修好的堤坝附近安置,引黄河水灌溉农田,自力更生。这样,就算这些贫瘠的土地无法定时定量耕种出充足的粮食,至少也不至于令无地者饿殍遍野。

当然,这一政策受损的是被强迫“割肉”的豪族。而百姓惦念汉明帝的原因,亦在于此。

在其执政的十八年岁月中,虽被诟病性格褊察,却创造了一个“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的治世。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48岁的汉明帝突然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

▲汉明帝。图源:影视剧截图

在最后的遗诏中,这位英年早逝的天子仍不忘令行节俭。

他要求所有的皇室子孙在他过世后,都不能铺张浪费。祭拜他时,也仅需供奉一瓢水和几条腊肉即可。祭丧百日后,即可除服,恢复正常生活。如果后继者胆敢擅作主张,即可视为违反宗庙之法,交由朝臣从重论处。

正如范晔在《后汉书·明帝纪赞》中所言:“显宗(汉明帝)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备章朝物,省薄坟陵。永怀废典,下身遵道。登台观云,临雍拜老。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纵观其一生,坐拥天下,对宗室豪强狠,对治下百姓仁,谁重谁轻,始终分得清。或许这就是一个好皇帝该有的样子。

参考文献: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9年

薛来:《论汉明帝的性格及其成因与影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郑长兴:《汉明帝与“永平之政”》,《周口师专学报》,1996年S2期

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兼与谭其骧先生商榷》,《学术月刊》,1962年第9期

高敏:《论汉代“假民公田”制的两种类型》,《求索》,1985年第1期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

对于会员专享、整站源码、程序插件、网站模板、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且本站不负责(也没有办法)找到出处。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

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