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红色遗迹(寻访江苏红色地名丨瞿秋白纪念馆:从这出发,“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瞿秋白纪念馆供图

“独伊:你要听先生的话,要听妈妈的话,要和同学要好,我欢喜你。”这封1929年瞿秋白写给女儿瞿独伊的信,让不少人深受触动。这位壮烈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温柔的父亲。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这样一位文弱的书生,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

1899年,瞿秋白出生于常州青果巷一个书香门第。1912年,迫于穷苦困厄,瞿秋白一家曾寄居于瞿氏宗祠,瞿氏宗祠后成为瞿秋白故居。这幢风韵古朴的江南旧居,留下少年秋白的身影。他从这里出发,“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今年修葺一新后重新开放的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纪念馆和怀霜社三部分组成。“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推开一扇木【资 ;源 之.家.】栅门,迎面墙上的诗句是瞿秋白的代表作。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也是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他创办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日报。

去年6月起,瞿秋白故居的《又见少年阿霜》沉浸式演出,把“原生态历史”搬入场馆,选取秋白写诗、韦陀菩萨、剪辫子、挂白灯笼、人生知己5个故事,讲述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全新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游客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增强了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常州三杰纪念馆馆长黄明彦表示。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让展陈“见人、见物、见景、见精神、见思想”,瞿秋白纪念馆广泛征集实物和【资 ;源 之.家.】史料复制件,展出了瞿秋白在《新社会》《新中国》《晨报》等报刊刊登的文章译作,瞿秋白在共产国际的档案和目前唯一存世的瞿秋白在共产国际四大时的动态影像。“这是瞿秋白和张太雷唯一的合影。”黄明彦介绍说,这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部分代表合影》记录的是1921年5月,瞿秋白和张太雷在莫斯科重逢,张太雷介绍他加入共产党。同乡、同学,又成为革命同志,两人留下珍贵的合影。纪念馆还以书桌这一关键词复原多个历史场景,从少年时的书桌到八七会议的会议桌,勾勒出瞿秋白英勇奋斗的一生。1935年2月,瞿秋白被俘,6月18日在福建省长汀县罗汉岭前从容就义,年仅36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日之中国,如你所【资 ;源 之.家.】愿。”“每当我没有方向的时候总想来这里待一会儿,此地甚好,你也很好。”……翻开留言簿,百年后的青年们与先辈“隔空对话”。

在瞿秋白纪念馆不远处,就是新落成的常州青年广场,“未来属于我”奔马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新一代常州青年正在这位百年前的青年精神指引下,创造属于这座城市的新的荣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颖

编辑: 周莉娜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