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德州报道
工伤预防知识竞答题库
所有题目均为单选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A.不能申请,只有参加工伤保险才可以
B.只要其所在单位是《工伤保险条例》覆盖范围内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都可以申请
C.只有其所在单位是国有企业的才可以申请
2.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_____缴纳工伤保险费。
A.个人
B.用人单位
C.单位和个人共同
D.国家补贴和单位
3.作业中出现危险征兆时,作业人员应_____。
A.立即停止作业,从安全通道撤离到安全区域,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B.不用管,继续施工
C.自己处理危险部位
4.清理楼内建筑垃圾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
A.直接从窗口扔出
B.装袋后随手扔出
C.装袋后统一运出
5.超过_____米属于高空作业。
A.1
B.3
C.10
6.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_____导致尘肺病。
A.粉尘
B.毒物
C.噪声
7.《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_____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A.用人单位
B.工伤职工
C.工伤保险基金
8.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该怎么办?
A.找企业负责人私了
B.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自认倒霉
9.目前,我国职业病病例最多,且危害严重的一类职业病是_____。
A.职业性中毒
B.噪声聋
C.尘肺病
10.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应当如何办理?
A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B.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C.可以向当地政府信访部门提出申请
11.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A.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
B.劳动保障部门
C.用人单位
12.劳动能力鉴定的伤残等级一共分为几级,最轻是几级,最重是几级?
A.分为1-8级,最重为第1级,最轻为第8级
B.分为1-10级,最重为第1级,最轻为第10级
C.分为1-10级,最重为第10级,最轻为第1级
13.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多久?
A.10个月
B.12个月
C.24个月
14.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由谁支付?
A.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B.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C.不再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
15.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谁负责?
A.职工个人或者其直系亲属
B.社保经办部门
C.用人单位
16.下列哪一种手套适用于防硫酸_____。
A.棉手套
B.橡胶手套
C.毛手套
17.用人单位的_____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负责人
B.劳动者
C.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D.生产人员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什么责任?
A.全面负责
B.负全部领导责任
C.负领导责任
19.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A.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B.出现异常情况时
C.可能发生事故时
20.《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丧葬补助金为_____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A.3
B.6
C.9
2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机动车应采取什么措施?
A.减速行驶并鸣喇叭
B.停车让行
C.减速行驶并避开行人
22.安全色中的_____表示提示安全状态及通行的规定。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23.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出血病人应该_____。
A.先止血后搬运
B.先送医院后处置
C.先搬运后止血
24.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骨折病人应该_____。
A.先搬运后止血
B.先固定后搬运
C.先送医院后处置
25.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病人应该_____。
A.先复苏后搬运
B.先送医院后处置
C.先搬运后复苏
26.某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发生此问题涉及的失职者是_____。
A.企业负责人
B.安全技术部门
C.工会主席
D.项目经理
27.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_____上岗。
A.职称证书
B.安全培训证书
C.职业资格证书
28.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_____。
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
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
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
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_____,履行警示告知义务。
A.报警器
B.安全警示标志
C.指示灯
D.安全围栏
30.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无呼吸、无心跳的,必须立即_____。
A.按摩身体
B.送医院抢救
C.不间断地做心肺复苏
D.置之不理
31.变配电室搭设必须采用防火材料,门必须朝向_____开启。
A.随意
B.两边
C.内侧
D.外侧
32.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_____、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生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违章作业
B.违章指挥
C.违章操作
D.冒险指挥
33.新工人进场前要进行_____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公司、项目部、班组
B.公司、分公司、项目部
C.公司、安全部门、班组
D.公司、监理公司、项目部
34.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_____。
A.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B.一闸、一箱、一漏、一保护
C.一机、一闸、一漏、一保护
D.一机、一箱、一保险
35.建筑工程上的“三宝”指_____。
A.安全帽、绝缘鞋、漏电开关
B.安全网、绝缘鞋、电焊面罩
C.安全网、安全带、软底鞋
D.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
36.正确佩戴安全帽有两个要点:一是安全帽的帽衬与帽壳之间应有一定间隙;二是_____。
A.必须系紧下颚带
B.必须时刻佩戴
C.必须涂上黄色
D.必须限本人使用
37.一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器配置数量不宜多于_____具。
A.2
B.3
C.4
D.5
38.检查燃气用具是否漏气时,通常采用_____来寻找漏气点。
A.划火柴
B.肥皂水
C.闻气味
39.电器设备在发生火灾时不应该用_____灭火。
A.卤代烷
B.水
C.干粉
40.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人应站在哪个位置?
A.下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任意方向
41.在照明供电的线路上,保险丝起什么保护作用?
A.超载
B.短路
C.超载及短路
42.可能发生物体砸落的地方,要穿_____。
A.防砸保护鞋
B.防化学防护鞋
C.防火花防护鞋
43.若脑部触电,触电者有下列哪一项伤害?
A.手部肌肉痉挛
B.呼吸停止
C.呕吐
44.办公室中大量使用复印机,会产生下列哪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A.乙烷
B.臭氧
C.氯
45.办公室内需长时间工作的文职人员,工作时除保持姿势正确外,还要注意什么?
A.安排适当小休作舒缓
B.饮少量啤酒,帮助血液循环,舒缓疲劳
C.多吃高脂肪食物来补充能力
46.安全带的正确挂扣应该是_____。
A.同一水平
B.低挂高用
C.高挂低用
47.《工伤保险条例》中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_____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A.6
B.12
C.18
48.若皮肤沾上化学品,应_____。
A.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患处
B.立即用布抹干
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49.汽车在加油时,_____。A.禁止使用汽车喇叭
B.禁止打开雾灯
C.禁止使用手持电话
50.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安全帽的颜色也不同,如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工作宜戴_____安全帽。
A.红色
B.黄色
C.白色
D.绿色
51.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立即拨打“_____”电话。
A.119
B.120
C.110
52.《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规定,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保的建筑企业,可以按照_____的一定比例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A.工资总额
B.项目工程总造价
C.当地平均工资
53.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_____日内为其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工伤保险费。
A.10
B.15
C.30
54.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_____。
A.差别费率
B.浮动费率
C.实际费率
55.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_____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15
B.30
C.60
56.《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是_____的20倍。
A.上一年度职工本人工资
B.上一年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7.《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生活自理障碍分为_____个等级。
A.三
B.四
C.五
58.工伤保险费依据 原则,确定费率。
A.收大于支
B.以支定收、收支平衡
C.支付充足,留有储备
59.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的业务咨询电话是_____。
A.12333
B.12315
C.12340
60.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_____。
A.劳动能力认定
B.工作能力认定
C.劳动能力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