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中医院专家的名单(浙江桐庐名中医:医潜乡间50余载 善用中药治“杂症”)

坐诊中的陈金龙。桐庐县中医院供图

中新网杭州8月15日电(王潇婧)每周四上午,孟河医派传承人、知名中医药专家陈金龙,都会如约出现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中医院的诊室里。今年78岁的他,依然坚持出诊,每次半天可诊治50多例,经常是给患者看完病,也过了午饭时间。“他们大老远跑来,我总得给看看。”陈金龙如是说。

“学医之路艰难困苦”

“北有神农、南有桐君”,传说在遥远的黄帝时代,一位老人在富春江边结庐采药、治病救人。有人问其姓名,他笑而不语,只指身边的桐树。后人怀念这位悬壶济世、不留姓名的老人,尊称他为桐君,将其结庐采药的地方称为“桐庐”。青山秀水的桐庐孕育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也传承了距今400余年历史的中医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流派——孟河医派。

16岁那年,陈金龙拜入乡贤名医滕昌铎的门下研习中医。“你想成为中医,还是名中医?”陈金龙回忆,师父一见面就这样问,“中医学徒是五年制,想学好得十二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同吃、同住、抄方、巡诊……陈金龙品性淳厚,又勤学善悟,就这样潜心跟随师父近十二年,滕昌铎也将毕生的经验倾囊相授。

70年代初,陈金龙迎来了第二位老师——袁昌益。袁昌益不仅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丁甘仁的入室弟子,而且还是出了名的“挑学生”。

“当时政府为了抢救名老中医经验,在征求袁老意见后决定,指派我作为唯一的学术继承人,于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脱产整理其学术体系和临床经验。”陈金龙说,之后刊印了医学书籍《袁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昌益临床经验方选》。

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是研习中医药学的根本。

除了吃饭和休息,陈金龙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献给了中医药事业。家中的卫生间也摆放着书柜,里面全都是医书、古籍。

“读书要‘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熟诵《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著作的他常常怀念,夜深人静,灯光与风雨交加,师父开怀畅谈的场景,“那时能听到许多可贵的医学论述。”

“要为桐庐百姓服务一辈子”

“中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应该挖掘,国家重视中医、支持中医,是国家政策一次次挽救了中医。”陈金龙和夫人宋淑英的从医之路,可以说是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历史缩影,他们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关键节点和重要政策。

1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979年,两人从全国中医药选拔招贤考试中脱颖而出,可以调入公立医疗机构工作。“如果名列前茅的学生都走了,桐庐的百姓怎么办?桐庐的中医药事业如何发展?”面对疑问,原本有着诸多选择的他们,果断留在了家乡。

一个致力于治疗疑难杂症,一个严把中药质量关。陈金龙夫妇扎根基层,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桐庐民众的健康。在积累研究无数病例后,如今的陈金龙以治疗癌症见长。

据宋淑英介绍,2021年秋,一位来自安徽的男性患者,被确诊为胰腺癌。该患者因家境贫寒,放弃了手术治疗,后因腹痛难忍找到陈金龙。他通过四诊合参,予以扶正祛邪、行气止痛之法治疗,一个月后,该患者疼痛症状持续减轻,随访至今再未复发,安然带病延年。

“还一位女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高中生得了红斑狼疮,奄奄一息,遍寻名医,始终不见好。经过陈金龙‘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悉心治疗一年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她说,如今这名女患者已结婚生子。

桐庐县中医院。桐庐县中医院供图

由于医名远播,求诊者纷至沓来。2012年至今,在桐庐县中医院这所以骨伤科、心血管科、中医妇科为重点专科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中,陈金龙共收治各类癌症患者5万余人次,达日常门诊量的一半以上。

“中医不能纸上谈兵,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陈金龙以自身为例,强调中医药在基层诊疗中的优势作用。

“不通文史哲 不足以言医”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整体观、治未病等思想,均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思维、中国智慧。

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此,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遵循“读经典、跟名师、重实践、强素养”的规律,不仅要精通医学,还要具备文史哲基础,旁通天文、地理、历法等知识。

“师父是《黄帝内经》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最好的印证。”桐庐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柯美华已跟随陈金龙研习中医近20年,令她十分钦佩的是,师父不仅用药精确,而且仍在精进医术,“他会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变化,不断地与时俱进。”

50余载杏林春暖,陈金龙从未停止对中医药的研究与探索,带教学徒超30人,淡泊名利却硕果累累。

“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就是要守住‘中医思维’这一根本,遵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通过辨治六步程式来看病,守住疗效这一中医的生命力。”在陈金龙看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来,师承和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既要遵循规律、破除藩篱,探索师承人才培养评价“更优解”,又要持续加强院校教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能看病、会看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