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式”购物,真的值得吗?丨“双11”揭秘薅羊毛族之探讨篇
编者按
近年来,“薅羊毛”一族越来越多。他们追逐各类购物平台的优惠政策,热衷于抢各种福利和优惠券,对拼团、满减、打卡积分、返现金等方式得心应手,有人甚至以此为业。这样的“薅羊毛”真能省到钱吗,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付出社交资源,值得吗?在“双11”前夕,记者走近活跃的“薅羊毛”一族,了解其中真相。
————————————————————————-
你参与过“薅羊毛式”购物吗?近日,南国早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问卷调查,近千名网友参与。近三成网友表示会关注和收藏“羊毛”优惠信息,另有9%的网友表示“薅羊毛”已成为购物习惯。专家称,普通消费者通过“薅羊毛”省钱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薅羊毛”而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就过犹不及了。
调查
不少人为省钱,乐于“薅羊毛”
购买什么样的商品,消费者“薅羊毛”的积极性最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价格较高的家具/家电等,其次是纸巾、洗衣液等日用品和米面粮油等必需品。
“买东西之前,尤其是购买日用品之前搜一下有没有优惠券,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90 后市民吴女士说,“薅羊毛”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日用品大多属于快消品,需要经常购买,每次省下来的钱积少成多,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而家具、家电等价格较高,如果有优惠券,就能省不少钱。
广西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滕洁贞说,“薅羊毛式”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电商平台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让网购越来越便利。而各类优惠福利,让大家在买东西时更省钱,人们自然更倾向于‘薅羊毛式’购物”。
问题
好友频频求助,有人烦不胜烦
如今“薅羊毛”,除了简单的抢券抢红包,很可能还要参与互动小游戏,或是需要好友助力等,这就需要消费者有额外的投入。
市民李女士就经常收到朋友和同事发来的助力信息。“如果是发在群里,我可能会当做没看见;如果是单独发给我,那就看情况来帮忙。不过,有时候收到信息太多了,就觉得很烦。”李女士说,这种购物方式虽然满足了人们获得优惠的需求,其实也在透支着自己的朋友圈人脉,让她觉得很无奈。
在问卷调查中,67%的网友表示,如果朋友为了“薅羊毛”找人帮忙,自己会“看情况,能帮就帮,但如果需要授权或注册就算了”;还有12%的网友表示,如果经常被骚扰,会生气甚至拉黑。
时间和精力也是“薅羊毛”所要付出的成本。调查中,超过八成的网友为了以更便宜的价格购物,愿意花上至少10 分钟的时间去对比优惠信息,甚至还有不少网友愿意花半个小时甚至一小时。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平时领优惠券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还是比较轻松的。”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柯丽菲说,但如果想买到“羊毛价”的商品,可能要先对比各个电商平台的优惠,有时候还要发动好友帮忙,不但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欠人情。
提醒
保护个人信息,勿踩法律红线
“薅羊毛式”购物能省钱,也要讲究度。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51%的网友认为,“薅羊毛式”购物要适可而止。网友“灰雁”表示,自己曾经加入一个羊毛群,一看到有低价的商品就会买,但其实很多都是自己不怎么用得上的东西,没必要花这个钱。
“作为消费者来说,在薅羊毛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消费。”金融理财师徐梅兰表示,不要因为商家推出促销活动,就抱着“占便宜”的心态,去购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避免冲动消费。
“如果你的时间很值钱,或者因为花时间而影响了生活,‘薅羊毛’是不划算的。”在柯丽菲看来,“薅羊毛式”购物,平台才是最大的受益方。“有时候,消费者以为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赚到一些红包和优惠,薅到了平台或商家的羊毛。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
柯丽菲建议,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不对等的“薅羊毛”活动中。要学会远离不必要的“薅羊毛”活动。
如今,各类“羊毛群”和返利App 越来越多,也带来不少风险。“有一些羊毛群,在信用保障、商品质量等方面存在风险,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柯丽菲说,有的羊毛群会通过收集个人信息来获利,有时候消费者无意中在一个链接里授权访问,就会被商家盗走个人信息用。
柯丽菲提醒,对于普通人来说,成为职业羊毛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专业的渠道和信息,有相应的线报,很可能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一些设备。在“薅”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涉及一些商业机密等,很可能因此踩了法律的红线,这就得不偿失了。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