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和范蠡最后在一起了吗为什么(西施和范蠡,最后在一起了吗?)

作者:我方团队覃仕勇

大家都知道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今诸暨)的浣纱美女,被越王勾践进献到吴国,目的是以美色迷乱吴王夫差的心智,使之沉缅其中,荒废政事。西施姿容绝代,入吴后,施展媚功,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吴王夫差的心,从而帮助越国顺利地灭掉了吴国。

但是,关于史书上所记载的西施种种行迹,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首先,这个故事里的“浣纱美女”的原名并不叫西施,传说她叫“施夷光”,主要来自戏曲小说。

西施其实是一个生活在春秋初期或更早一些时代的美女,与另一个叫毛嫱美女齐名。

这个,可以从《管子•小称》上记的“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一语可以得知。

《管子》为管仲及其弟子所著,管仲是东周初期秦秋五霸齐桓公的得力【资源之家】助手,大约生于公元前725年左右,卒于公元前645年左右。而越王勾践生卒约前520年在前465年,也就是说,美女毛嫱、西施是早于勾践时代两百多年就出现的人物。

相较而言,毛嫱应该比西施更美。

《管子•小称》在提到毛嫱、西施时,就把毛嫱放在前面、西施放在后面。《慎子•威德》也是如此,说:“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韩非子•显学》同样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淮南子》也说:“虽有毛嫱,西施之色,不知悦也。”其余的“人之欲见毛嫱,西施,美其面也” (《尸子》) 、“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战国策•齐策四》) 、“毛嫱,西施,求事必得” (《焦氏易林》)卷【资源之家】十二) 等等,也莫不如此。

《庄子》甚至不提西施,只提毛嫱,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原意是说动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后人却反借其语称毛嫱的美貌:“沉鱼落雁”。

当然,也有人认为,毛嫱、西施其实都不存在,只是古人对美女的泛称。

但不管怎么样,经过勾践施“美人计”一事,西施就成为了另一个特定女人的名字;而在汉元帝和亲之后,毛嫱的名字——“嫱”,则成了王昭君的偏名。

再有,勾践施“美人计”中的故事主角西施,其最先的身份并不是浣纱女,而是“苎罗山鬻薪之女”。

按照《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的说法,勾践采纳了大夫文种“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的【资源之家】策略,“使相者国中,得苎罗山鬻薪之女。”即西施不是生活在水泽边的浣纱女,而是深山老林中的砍柴妹。

还有,勾践找来行“美人计”的女子并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勾践分别用古代美女的名字西施、郑旦来给她俩命名。诺,从今天起,你叫西施,你叫郑旦。

砍柴妹的砍柴身份未免让人感到粗鄙,所以,勾践改变她们的身份为浣纱女。

回头,勾践让大夫范蠡对西施、郑旦进行歌舞、步履、礼仪等训练,“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范蠡和西施这一相遇,从此历史上留下他们各类爱情传说。

据说,在长达三年的声色、歌舞培训中,培训师范蠡和美女特工西施长期接触,日长生情,双双坠入了爱河。

三年培训期满,西施必须入吴。

【资源之家】范蠡“暗渡陈仓”,西施已“珠胎暗结”,丑事一旦败露,将出现两尸三命的局面。

为此,范蠡主动要求充当护送大使,一路磨磨蹭蹭,拖拉延宕。

《汉唐地理书钞》所辑《吴地记》记:“(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也就是说,在从会稽到苏州的两三百里路,整整行了三年,途中,西施产下了一子。当到达现今嘉兴南部100里处,孩子已经会说话了。路边的亭子就被当地民众叫做“语儿亭”。

当然,这个说法只能当野史传奇看,不足为信。

没争议的是,吴王夫差终于见了西施、郑旦两人,神魂颠倒,如醉如痴,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

奇怪【资源之家】的是,郑旦本来扮演的是使者和间谍的角色,却“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吴王夫差哀不自胜,把她礼葬于黄茅山。

史官称,郑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宠”。

郑旦,一个本来就和西施并列,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古代“五大美女”的如花美女,就这样香消玉殒,终不为人所知了。

和郑旦相比较,西施显得老练和成熟多了。她保持着应有的冷静,不屈不挠地贯彻执行自己的使命,蛊惑吴王夫差把国事都交给了没有能力的太宰嚭处理,又不断离间伍子胥和夫差的关系。

西施的美色最终截杀了吴王夫差的归途。

夫差丧失了基本的分析能力,对西施的话言听计从,迫死了伍子胥,又盲目和齐国开战,在诸侯国中屡屡树敌。

公元前473年,是一个大旱之年,吴国国力已江河日下。

越国【资源之家】悍然出兵,攻占了吴国都城姑苏,灭掉了吴国。夫差在笠泽自刎身亡。

勾践灭了吴国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了范蠡在越国举国欢腾时的反常表现:“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

在胜利面前,范蠡体味出了里面隐藏的危险,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埋名隐姓,隐退山林。

范蠡变更后的姓名很耐人寻味:“鸱夷子皮”。

啥意思?“鸱夷”本指夏商时青铜所制的鸟形盛酒容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盛酒容器多用皮革制成,但仍称之为“鸱夷”。清人黎士宏《仁恕堂笔记》记载:“秦巩间人,割牛羊去其首,剜肉空中为皮袋,大者受一石,小者受二三斗,俗曰混沌,即古之鸱夷。”

所以鸱夷的意思就是用一整张牛羊皮做的皮袋。又由于《吴【资源之家】越春秋•夫差内传》里面的记载:“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即吴王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鸱夷之器里投江,因此,“鸱夷”也成为了伍子胥的代称。

据此,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解释说:“鸱夷子皮,范蠡自谓也。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也就是说,范蠡改姓名为“鸱夷子皮”,一方面是纪念朋友和对手伍子胥,另一方面是在越王勾践面前谦称自己是越国的罪臣。

范蠡退隐前夕,还留下了一封书信给好友文种,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劝文种及时抽身。

可惜,文种贪恋高官厚禄,不肯离去,后来果真被勾践赐死。

勾践赐剑给文种剑自刎时,极为卑鄙无耻地说:“子教寡人伐吴七【资源之家】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

而共同策划并实施“美人计”的几个人中,下场最惨的是西施,而她的死,也与“鸱夷”有着惊人联系。

《吴越春秋•佚文》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即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在皮袋里沉到江里去了。

如此看来,范蠡更名“鸱夷子皮”,也可能跟西施“随鸱夷以终”有关。

《墨子•亲士》因此叹息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所谓红颜薄命,西施被沉,就因为她太美丽了。

传说,越国取得胜利后,越王看中【资源之家】了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收入后宫。而越王后妨火中生,她设下计策,派人把西施溺死于太湖碧波之中。

甚至,还有说,是西施的初恋范蠡,坚决反对越王纳西施入宫,他大义凛然地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因此,西施死。

若西施之死,真是如此,那么西施,西施,纵有天下罕有的美丽,终不过为男人谋夺政治权利的一个工具,且事成之后,又被信手抛弃。

而《越绝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毕竟也只是个善良的老百姓们愿意相信的美好传说而已。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