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中军是什么官职级别(你知道古代军队的中军是什么?又有什么标识吗?)

中军,相信很多人都从戏曲或小说里听过这个词汇。那么中军到底是什么呢?春秋军队的堂堂之阵,以三军为基础。西周王朝刚分封的时候,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纷扩军争霸。比如晋国和齐国都设有中军、上军、下军,楚国设有中军、左军、右军。故而列强多以三军阵作战。

出身高、待遇好,中军士兵在各国都是宝

在春秋时代,能成为正规军人的平民都集中在首都圈,他们被称为“国人”。从西周到春秋,各诸侯国都采用乡遂制度。乡遂制度也叫国鄙制度,“国”指的是列国京畿之地(含不受国家直接管辖的卿大夫采邑),“鄙”又叫“野”,是首都圈以外的四方国土。“国人”和“野人”祖上来自不同族群,社会【资源之家】地位差异很大。

承担兵役的主体是首都圈的国人,故而各国为国人阶层提供良好的文武教育。野人主要承担生产任务和徭役,即使随军出征,也不被算作真正的军人。所以,三军士兵至少是国人身份。列国的中军起初都是国君直属力量。比如齐国,齐桓公与国氏、高氏各辖一军。晋国最初也是如此,但后来公室衰弱,中军实际被六卿世家轮流担任的中军将掌控(中军将因此成为晋国首席执政大臣)。鲁国则在鲁昭公五年废弃了中军,公室地位进一步下降。在春秋晚期先后称霸的吴国和越国,依然是国王亲领中军。

由于中军的地位特殊,其兵员构成与众不同。三军的军官都由大小贵族担任,最低级的军吏是脱产的武士(来自孔子、阳虎、豫让所在的士人阶层)。但是左军(下【资源之家】军)、右军(上军)的士兵来自普通的国人,而中军的士兵则不是各国公室子弟,就是权臣的宗族亲军,或者是君主选募的近卫死士。比如,楚国中军王族号称不可硬拼的“楚之良”,而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师的晋军精锐是“中军公族”。越王勾践破吴时的中军是他选募的亲军——私卒君子。

我们的部队何时出动?诸位将军请耐心等候中军传令兵的通知

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鄢陵之战。开战前夕,楚共王登上巢车眺望敌阵,看到晋国中军阵突然有兵车左右驰骋,随后有一些甲胄全身的将官匆匆赶到中军幕府。他问身旁的晋国叛臣伯州犁这是什么情况。伯州犁说这是在中军传令兵在召集军官开会。

晋军诸将在中军幕府开完会后,搭起帐幕来占卜战事吉凶,然后撤【资源之家】去帐幕,由中军将发布作战命令。各军顿时变得十分喧闹,阵地上尘土飞扬。军官们登上战车,左右持兵器的武士下车,听主帅宣誓,又向神明做了战前祷告。晋楚两军接下来才正式开打。由此可知,中军是三军阵的“头脑”,左右二军都是根据中军的命令行动。为了便于指挥,三军的军章、军旗、军鼓各异,以示区别。

春秋时,三军将士以佩章区分自己所在的部队。据《尉缭子·经卒令》载,中军用黄旗,士兵戴黄羽;左军用苍旗,士兵戴苍羽;右军用白旗,士兵戴白羽。此外,中军还有“大旆”和“蠭旗”作为自己的独特标志,无论敌我都能一眼辨明。

春秋军队有很成熟的金鼓指挥体系,三军各有战鼓。比如齐国三军,有中军之鼓、国子之鼓、高子之鼓。左右二军的战【资源之家】鼓仅能号令本部兵马,而中军之鼓代表着全军最高指挥权,其他两军的战鼓都要根据中军之鼓的信号来发布命令。毫不夸张地说,当中军旗鼓被夺时,三军阵的指挥体系就瘫痪了,各军无法再以统一的号令行动。故而各国在交战时都会派勇士去夺敌中军的旗鼓,并以重兵保护自家中军的旗鼓。

在铁丘之战中,晋国中军将赵鞅带蠭旗冲向兵力众多的郑军,想激励全军奋勇杀敌。但他很倒霉,肩膀中箭,还被郑兵夺走了蠭旗。好在担任车右的卫太子蒯聩拼死把他救下,赵鞅也忍着剧痛继续击中军鼓指挥作战,晋军打得郑军连连败退。曾经被赵鞅赦免死罪的公孙尨为了报恩,带领五百步兵冒死夜袭郑军,从郑将子姚的帐幕中夺回了晋中军的蠭旗。郑军只得派精兵殿后,掩护大部队【资源之家】逃回本国。公孙尨亲手将蠭旗献给赵鞅,留下一段战场佳话。

按照各部出击顺序,中军士兵当观众的时间比亲自上阵还长

晋中军将赵鞅差点死在战场,这是否意味着中军士兵在战斗中的伤亡率会很高呢?并不会。当时晋军兵力少于对方,赵鞅才决定集合全军兵力快速猛攻,而没按照三军阵常规的节奏打仗。否则的话,敌军很难杀到他面前。

春秋时代的三军阵并非三个大方阵水平对齐分布,而是左军和右军略靠前,与中军构成一个倒品字形。在此基础上,各军都设有先驱与殿后的兵马,保护本军主力安全。有的中军阵还内设专门的部队护卫中军主帅左右,比如楚王所在的中军阵内设左广和右广两支禁卫军。所以,谁想要打到中军,先得问问左军和右军答不答应。

左右二军相当【资源之家】于中军的臂膀,可以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北方诸侯和南方的吴国尚右,右军(上军)一般强于左军(下军)。楚国尚左,左军强于右军,越国跟楚国一个传统。各国在交战时,往往会先出一军攻敌一军,再根据战况来投入另一军。无论先出左军还是右军,中军都作为总预备队压阵,只在战机来临之际发动总攻。假如只是左右二军被击溃,败局还有挽回的可能。倘若中军崩溃,三军都将彻底瘫痪。各诸侯国都把锐卒猛将聚集于中军,让左右两军拼死保护好中军侧翼,还尽可能地不过早投入中军。毕竟,谁先击溃敌中军,谁就能赢得整场战争。

吴越笠泽之战,两军隔江对峙。越军的总兵力有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和私卒君子六千人。越王勾践一反常规,把习流和教士对半分成【资源之家】左右军。越中军仅有六千私卒君子,左右二军各有一万二千人。越左军和右军在黄昏后衔枚疾进到上下游,在夜里渡江鸣大鼓宣战。吴军被越军的声势和鼓声误导,以为越军放弃了三军阵,改为集中兵力两路夹击,于是也把三军对半分为两部迎敌。吴中军的精锐被分散到左军和右军,完全没料到越军只是隐藏了中军。越王勾践不击鼓不出声,秘密渡江偷袭。吴军因中军遇袭而全线崩溃,越王勾践在数年后灭吴。

以车战为主的三军阵战术原则是:先由左右两军拼消耗,最后投入中军打必杀一击。由于车战的灵活性较差,春秋军队交战方式往往比较套路化。假如你是中军士兵,只要主将脑子没抽风,就不会让你打前锋。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在中军阵中静静地等待总攻的命令【资源之家】,大部分情况下像观众一样看着其他两军的同袍们跟敌兵杀个天昏地暗。

左右军士兵的武器和训练都逊于你,却干着伤亡最重的苦活累活。他们的血没流够时,还轮不到你所在的中军上场。你不仅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装备,实际接战的次数也比他们短,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机会自然也更多。阶级壁垒造成的区别待遇简直不要太明显。一切只因为你出身于公族,或者被选为国君和权臣的亲信死士,拥有被安排到全国头号王牌军服役的资格。

而当时普通士兵看到徽章配于胸前的士兵正在靠近时,必须意识到三件事。第一,他说不定是国君或权臣的亲戚;第二,他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大大超过左右军的敌兵;第三,敌军大将打算决出胜负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资源之家】原廓、作者始安公士或,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